編輯單位:廣州德立游艇碼頭工程有限公司
編輯日期:2016-11-09
來源:互聯網
國家體育總局等部門11月8日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了關于發展水上運動產業、航空運動產業和山地戶外運動產業3項規劃。
這3個規劃的具體名稱分別是《水上運動產業發展規劃》、《航空運動產業發展規劃》、《山地戶外運動產業發展規劃》,描繪了到2020年有關運動產業發展的藍圖,提出到2020年各自的產業發展目標,其中水上運動產業總規模要達到3000億元,航空運動產業總規模要達到2000億元,山地戶外運動產業規模要達到4000億元。3個規劃所提的產業總規模累計達9000億元,并逐步形成山地戶外“三縱三橫”、水上運動“兩江兩海”、航空運動200公里飛行圈等運動產業發展新格局。
國家體育總局黨組成員、局長助理李穎川就水上、航空、山地戶外運動產業發展規劃答記者問
國家體育總局黨組成員、局長助理李穎川在發布會上
近日,《水上運動產業發展規劃》、《航空運動產業發展規劃》、《山地戶外運動產業發展規劃》相繼出臺,國家體育總局黨組成員、局長助理李穎川就三個規劃相關情況接受了記者的專訪。
記者:研制出臺這三個運動產業發展規劃的意義是什么?
李穎川: 近年來,我國體育產業快速發展,尤其是以健身休閑產業為代表的相關業態,發展形勢迅猛,并顯示出巨大的發展潛力和經濟帶動力。同時,社會公眾參與健身休閑活動熱情持續升溫,需求不斷擴大,急需加大健身休閑活動的供給。
2014年出臺的《國務院關于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要“大力培育健身休閑等體育服務業”和“大力支持發展健身跑、健步走、自行車、水上運動、登山攀巖、航空等群眾喜聞樂見和有發展空間的項目”;今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又正式印發了《關于加快發展健身休閑產業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要研制健身休閑運動產業系列規劃,并對水上運動、航空運動、山地戶外運動等5項戶外運動進行了重點闡述。
水上運動、航空運動、山地戶外運動產業是健身休閑業中供需兩端都具備相當基礎和潛力的產業,而且在空間上代表了“水、陸、空”3個層次的不同特色。3個規劃的出臺及下一步落實工作,有利于推動我國健身休閑產業全面提質增效、引領體育產業向縱深發展、加快體育領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現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推動健康中國建設。
記者:這3個運動產業的基礎條件是什么?
李穎川: 就水上運動產業而言,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產業發展規模。目前,全國水上運動主要船艇生產廠商有300多家,各類船艇泊位近2萬個,職業俱樂部近200個,水上健身休閑、競賽表演、體驗旅游、場地設計、資訊等產業門類逐年擴充,市場需求類別持續增加、數量不斷增大,產業潛力進一步釋放且空間巨大。同時,水上運動產業體系日益完善,水上運動產業初步形成了以專業、業余、商業賽事為驅動,水上運動俱樂部為支撐,水上運動用品制造、銷售和運動項目培訓等業態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水上運動與互聯網、健康、養老、旅游、文化、教育等相關產業和行業日益融合。水上運動產業發展的社會基礎也逐年得到夯實,經常參加水上運動的人數達到一定規模,各級項目協會、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各界開展的各項水上運動活動日益豐富,企業、社會投資水上健身俱樂部步入良性軌道。
就航空運動產業而言,在低空空域管理改革持續推進和航空運動規范發展的背景下,航空運動產業迎來快速發展期,產業水平和規模取得較大提升,并日益在體育產業轉型發展和經濟社會總體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目前,我國已具備提供航空運動產品和服務的基本經濟條件,建成并命名航空飛行營地100家,航空運動俱樂部200家,航空運動開展地域和消費人群覆蓋面不斷擴大。航空運動產業管理不斷規范,截止2015年,我國已有約33%的低空空域改為按管制、監視、報告三類不同屬性管理,有效利用低空空域資源、具有中國特色安全順暢的融合運行模式正在形成。航空運動產業形態逐漸完備,航空運動產業已初步發展形成以服務業為引領,航空運動器材裝備制造與銷售、航空運動參與與競賽表演、航空運動中介與培訓等協調發展的業態體系,并呈現出尤其是與科技、旅游、教育、健康、文化等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態勢。
就山地戶外運動產業而言,伴隨國民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群眾的體育消費需求也持續高漲,山地戶外運動產業取得了快速增長:全國戶外運動愛好者已達1.3億,戶外用品市場規模已達180億元,我國山地戶外運動產業總體實力、產業覆蓋面、社會參與度、市場認可度均得到較大的提升。伴隨“健康中國”戰略的逐步實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不斷深入、“互聯網+”、智慧旅游、大數據等理念與工具的廣泛應用,公眾的個性化、層次化、體驗化需求趨于旺盛,我國山地戶外運動產品供給將從低水平、單一化向多層次、多元化擴展,參與群體將從年輕化向不同年齡、階層、職業的消費人群拓展,產業范圍將從封閉化向開放化、融合化擴展。
記者:這3個運動產業規劃提出了哪些可量化的目標?
李穎川: 3個運動產業發展規劃描繪了到2020年有關運動產業發展的藍圖,最重要的量化指標之一,就是提出到2020年各自的產業規模目標,其中:水上運動產業總規模要達到3000億元;航空運動產業總規模要達到2000億元;山地戶外運動產業規模要達到4000億元。3個規劃所提的產業總規模累計達9000億元,并逐步形成山地戶外“三縱三橫”、水上運動“兩江兩海”、航空運動200公里飛行圈等運動產業發展新格局。
同時,3個規劃還結合各自項目特點和發展實際,提出了相關量化目標,例如《水上運動產業發展規劃》提出“到2020年,水上運動俱樂部達到1000個,全國水上(海上)國民休閑運動中心達到10個”,《航空運動產業發展規劃》提出“建立航空飛行營地2000個、各類航空運動俱樂部1000家,參與航空運動消費人群達到2000萬人”,《山地戶外運動產業發展規劃》提出“建設3-5個國家級山地戶外運動示范區、50條山地戶外運動精品線路、50個山地戶外運動精品項目”等量化目標。
記者:這3個運動產業發展規劃的主要亮點是?
李穎川: 這3個規劃內容本身,無論是政策紅利還是目標舉措等方面,具有許多亮點和特色的。我個人認為,3個規劃共同的、最大的亮點是在《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健身休閑產業的指導意見》出臺后不到半個月發布,規劃內容也體現了一脈相承、更加細化、強調落實的要求。同時,這3個運動產業發展規劃均由國務院多部門共同印發,其中《水上運動產業發展規劃》由體育總局、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國土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國家旅游局9部門共同印發;《航空運動產業發展規劃》由體育總局、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國土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國家旅游局、中國民航局9部門共同印發;《山地戶外運動產業發展規劃》由體育總局、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國土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國家旅游局8部門共同印發。通過多部門的通力協作和共同推動,讓3個規劃均體現了多方面的促進產業發展的思路和舉措,也為下一步體育產業及健身休閑產業的整體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
國家體育總局黨組成員、局長助理李穎川談水上、航空、山地戶外運動產業發展規劃
11月8日,《水上運動產業發展規劃》、《航空運動產業發展規劃》和《山地戶外運動產業發展規劃》新聞發布會在國家體育總局召開。會上,總局黨組成員、局長助理李穎川表示——
近年來,我國體育產業尤其是健身休閑快速發展,產業規模迅速擴大,供給能力顯著增強,其中以水上運動、航空運動、山地戶外運動等為代表的健身休閑產業表現尤為突出,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公眾參與其中。我國擁有開展水上、航空、山地戶外運動的豐富資源稟賦,并已經具備了較為扎實的產業發展條件,產業基礎日益堅實,產業管理不斷規范,產業形態逐漸完備,產業覆蓋面、社會參與度、市場認可度均得到不斷提升。
當前,我國正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推廣健身休閑產業有利于滿足群眾多樣化體育文化需求、推動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對于建設體育強國和健康中國、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要意義。今年上半年,體育總局印發的《體育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明確將健身休閑產業納入到重點發展行業;上月底,國務院辦公廳剛剛印發了《關于加快發展健身休閑產業的指導意見》,《指導意見》就明確提出要制定健身休閑重點運動項目目錄,研制健身休閑運動產業系列規劃,并對包括水上運動、航空運動、山地戶外運動等5項戶外運動進行了重點闡述。
2年來,體育總局會同有關部門,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46號),全國各地也紛紛掀起發展體育產業熱潮,體育產業工作不斷向更廣更深方向拓展。根據今年上半年國務院交辦任務,體育總局產業管理部門和總局水上中心、航管中心、登山中心通力合作,組織多方力量開展了《水上運動產業發展規劃》、《航空運動產業發展規劃》、《山地戶外運動產業發展規劃》的起草研制工作。在相關部委的大力支持下,目前3個規劃都已經順利完成了會簽印制。其中《水上運動產業發展規劃》由體育總局、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國土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國家旅游局9部門共同印發;《航空運動產業發展規劃》由體育總局、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國土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國家旅游局、中國民航局9部門共同印發;《山地戶外運動產業發展規劃》由體育總局、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國土資源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國家旅游局8部門共同印發。多部門的通力協作和共同推動,體現了大家一起發展好健身休閑產業的信心和決心,也為下一步有關運動產業及健身休閑產業的大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3個運動產業發展規劃描繪了到2020年有關運動產業發展的藍圖,提出到2020年各自的產業發展目標,其中:水上運動產業總規模要達到3000億元;航空運動產業總規模要達到2000億元;山地戶外運動產業規模要達到4000億元。3個規劃所提的產業總規模累計達9000億元,并逐步形成山地戶外“三縱三橫”、水上運動“兩江兩海”、航空運動200公里飛行圈等運動產業發展新格局。
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在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在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體育部門將認真貫徹落實3個規劃,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理念,解放思想,真抓實干,通過在供給側和需求側兩端發力,補齊短板,以培育、鼓勵、引導消費為導向,力求破解有效供給不足、大眾消費激發不夠、基礎設施建設滯后、體制機制不活等問題。通過綜合施策出實招、出硬招,切實推動健身休閑業發展,豐富市場供給,滿足消費需求,并以此為契機拉動體育產業及相關產業等相關產業整體快速增長。
國家體育總局經濟司司長王衛東介紹水上、航空、山地戶外運動產業發展規劃編制情況
國家體育總局經濟司司長王衛東介紹情況
11月8日,《水上運動產業發展規劃》、《航空運動產業發展規劃》和《山地戶外運動產業發展規劃》新聞發布會在國家體育總局舉行。會上,總局經濟司司長王衛東代表總局內有關工作牽頭部門,就3個規劃的編制情況和主要內容作簡要介紹:
一、起草背景
2014年出臺的《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案》明確提出要“大力培育健身休閑等體育服務業”和“大力支持發展健身跑、健步走、自行車、水上運動、登山攀巖、航空等群眾喜聞樂見和有發展空間的項目”;上月底,國務院辦公廳又正式印發了《關于加快發展健身休閑產業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要研制健身休閑運動產業系列規劃,并對水上運動、航空運動、山地戶外運動等5項戶外運動進行了重點闡述。
水上運動、航空運動、山地戶外運動產業是健身休閑業中供需兩端都具備相當基礎和潛力的產業。我們通過編制這3個項目運動產業發展規劃,加快推動相關產業發展,不僅是他們作為具有“水、陸、空”特色的有代表性的產業,更是體育總局緊緊圍繞中央“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等一系列要求,貫徹落實國家出臺有關意見的有力舉措。
二、起草過程
為及時高效地推動有關工作,今年4月,體育總局成立了3個規劃研制工作領導小組和規劃研制團隊,由總局經濟司牽頭組織總局水上運動管理中心、航空無線電模型運動管理中心、登山運動管理中心抓緊研制水上運動、航空運動、山地戶外運動3個健身休閑項目產業發展規劃,并立即組織國務院有關部門、總局相關業務單位、有關專家學者等進行了廣泛深入的會商研討和專題研究。今年4月底,在完成3個運動產業發展規劃的初稿后,總局專門印發通知,向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體育局廣泛征求意見,此后又于6月發函向國家有關部門征求意見,在認真研究和有機吸納各方意見后,完成了3個規劃的報批稿,并與國家發展改革委等9部門共同會簽,目前已經以通知形式正式印發。
三、規劃的主要內容
本次出臺的3個運動產業發展規劃,以2020年為時間節點,對“十三五”階段我國相關運動產業的目標、導向、任務和保障措施等進行了闡述,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內推進相關運動產業發展的重要文件。3個規劃的內容均分5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規劃引言,對規劃研制出臺的大背景作簡要說明。
第二部分是“發展基礎與面臨形勢”,主要分析了我國這3個運動產業發展現狀和存在問題。
第三部分是規劃的“總體要求”。明確了規劃的指導思想,確定了規劃的基本原則,并提出了各自的發展目標。其中《水上規劃》提出“到2020年,水上運動產業總規模達到3000億元”和“水上運動俱樂部達到1000個,全國水上(海上)國民休閑運動中心達到10個”;《航空規劃》提出了“航空運動產業經濟規模達到2000億元”和“建立航空飛行營地2000個、各類航空運動俱樂部1000家,參與航空運動消費人群達到2000萬人”;《山地規劃》提出了“到2020年,山地戶外運動產業總規模達到4000億元”等一系列量化的目標。
第四部分是規劃的主要任務。結合各自運動項目特點,3個規劃分別提出了各自的發展任務。3個規劃所提的任務,既有共性也有個性。共性主要體現在3個規劃均在加強運動設施建設、豐富賽事活動供給、培育多元主體、引導運動消費等方面提出要求;同時,由于不同運動項目的自然特點和發展階段具體情況,3個規劃的任務也各有側重點,有強調人才培養的,有強調安全救援的,體現了規劃務實的編制風格。在這部分,3個規劃均以專欄的形式對重點工作進行專門表述。
第五部分是保障措施。3個規劃均結合自身項目特點,從體制機制改革、政策支持、工作基礎夯實、加強組織領導等方面提出各項落實舉措,推動規劃切實得到貫徹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