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單位:廣州德立游艇碼頭工程有限公司
編輯日期:2016-05-28
來源:互聯網
一、公共游艇碼頭規劃與設計
1.1 定義
公共游艇碼頭(簡稱:公共碼頭)是泛指為游艇、帆船、釣魚艇等休閑船艇提供靠泊、維護、開放性的公共碼頭設施、場所。其公共性質體現為服務群體的非特定性、泊位資源的非私有性、運營收費受物價部門監控等特點。區別于封閉式會員制的游艇會、帆船港,公共碼頭具有使用權限開放、管理公開透明、準入門檻較低、經營開放性、服務收費大眾化等特點。
備注:
深圳《公共游艇碼頭專項規劃》對公共游艇碼頭明確定義:所有權不限、面向大眾提供公共社會服務,不以盈利為目的,由政府指導定價,是一種社會公共服務設施。
1.2 國外現狀
歐美發達國家游艇產業發展比較早,已形成一套比較成熟的產業體系,人均游艇擁有量、休閑船艇活動參與度、游艇文化的普及性等發展成熟、管理規范,這得益于其公共碼頭的基礎設施及相關配套服務設施的建設和完善,其泊位數量約占總碼頭泊位數量的70%—80%
1.3 國外案例
美國新伯爾尼公共碼頭
該碼頭設計為35至40英尺的船,使用碼頭不超過10天、船工們只會收取基本費用,每艘約1.50美元一英尺,還可租用辦公室、會議室等設施,管理成本和使用成本較低
1.4 國內現狀
1)公共游艇碼頭少,尚處于探索期
目前,我國大部分游艇碼頭為私有性質,定位較高端。公共游艇碼頭少且處于探索發展階段,多個城市正在規劃建設公共碼頭,如廣州黃埔區長洲島、三亞市三亞河、深圳市寶安區西海岸
2)岸線和碼頭資源利用率低
大量的岸線和碼頭資源多用于客、貨運等商業用途,資源閑置多,利用率低
3)公共休閑船艇碼頭少
為大眾服務的休閑船艇碼頭少,未能形成市場規模
1.5 國內案例
青島奧帆中心
青島奧帆中心碼頭于2007年竣工,現有泊位共451個,其中部分為公共碼頭對外開放
廈門五緣灣游艇會
五緣灣國際游艇會是由廈門路橋建設集團開發并運營,規劃建設500個游艇帆船停靠泊位、專業保稅倉庫、俱樂部會所、商務辦公、船艇服務中心等產業建筑,部分為公共碼頭
三亞半山半島帆船港
三亞半山半島帆船港作為沃爾沃環球帆船賽中國賽區的指定經停港、競賽村,帆船港約325個泊位,提供船艇租售和碼頭服務,并可承接各類賽事和商業活動
帆船港內的維修站擁有100噸的吊機,可以起吊最大寬度11米的船艇
帆船港的陸域部分約占地3萬平米,各種配套設施齊全。主要以會員制經營
廣州黃埔公共游艇碼頭
長洲島游艇公共服務基地一期工程建設26個游艇碼頭泊位
總共將建約200個左右泊位的公共游艇碼頭,對社會開放走大眾消費路線,是行業新的探索和嘗試
三亞鹿回頭廣場公共游艇碼頭
作為海南首個公共游艇碼頭,鹿回頭廣場游船游艇碼頭已于2012年建成啟用。公共碼頭是一個地區發展游艇經濟不可或缺的基礎設施,也是大眾接觸海洋游艇體驗的重要場所。該碼頭對三亞游艇業起到里程碑的作用。該碼頭共有26個泊位,最長可停靠100英尺的船艇
1.6 發展意義
1)走出國人對游艇認知的誤區
國際上除總量約2.5%的80英尺以上的豪華游艇是定位為奢侈品,其余大部分是60英尺以下的中小游艇、帆船、釣魚艇等。
2)優化資源配置私人游艇碼頭因前期投入大、費用高、門檻高而實際使用率較低,發展公共碼頭必然會提高社會資源的利用率,降低消費門檻,促進行業發展
3)改善公共服務質量,提升濱海城市的形象
4)加快游艇產業的良性發展
5)促進海洋文化的傳播和認知
1.7 國內外對比
a.游艇數量
國外:
歐美發達國家游艇人均擁有量高,例如挪威、新西蘭等國家人均擁有游艇高達8:1,美國為14:1,內陸國家瑞士人均擁有游艇也達到69:1
國內:
根據《2014中國游艇產業報告》得知,我國各類游艇量合計約為16000艘。按人口13.6億計算,約85000:1。
沿海人口占全國人口的比率約為44.52%,約6億,折合37500:1。使用頻率較低,使用成本較高
b. 碼頭數量和比例
國外:70%—80%為公共游艇碼頭
國內:公共游艇碼頭非常少,比例不到10%,處于探索、嘗試發展期
投資主體
國外:公共碼頭投資主體是多為政府,把游艇碼頭作為市政基礎設施之一
國內:目前,我國大部分的游艇碼頭投資主體多為企業或者私人,公共游艇碼頭以政府為主導進行開發和建設,處于探索階段
碼頭使用率
國外:使用率高,使用成本較低,規劃合理,普及性高
國內:大多數碼頭由于門檻和泊位費用高的原因,很多處于閑置狀態。私人游艇碼頭的建設量超過了游艇的擁有量,導致碼頭資源的浪費和使用率低
管理政策
國外:
美國于1971年制定了聯邦游艇安全法。美國船艇委員會在聯邦法規的基礎上制定了詳盡的行業標準,并出版了《游艇法規和規范》一書,各方面都形成了完整規范的體系
國內:
游艇政策法規不完善,游艇碼頭的申報、建設、驗收標準缺失,游艇活動空間受到較多條件控制等因素。
1.8 制約因素
我國公共碼頭的發展制約因素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游艇的登記和使用約束條件多;
游艇碼頭的審批和建設難度大;
游艇市場消費模式單一,目前主要是商務為主,忽視了水上運動、海釣活動、休閑旅游等大眾消費的培養、開發、引導;
政府對游艇產業的重視不夠,規劃滯后
1.9 社會效益
(1)豐富人們生活內容,提高生活質量
(2)實現資源(岸線、碼頭和漁港的改造)優化配置
(3)推進游艇碼頭規范化管理、市場化運作
(4)促進游艇產業鏈良性健康發展